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此次东桥下乡回访报告想起的 [复制链接]

1#
早些时候便在论坛里看到关于是否资助“差生”的帖子,思量了半天也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确观点,资助或是不资助。应该来说,“差生”与优秀生有着同样的人格和自尊,应该公平对待。但是首先,社会资源有限,是否应该用在关键上,而优秀生能获得资助,正是体现了劳有所得。当然,农村的孩子需要承担家务甚至带弟妹,也有很多其他的制约因素而无法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上,这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我无法说“差生”是否值得资助。

我资助的是倩灵,一个内向的孩子,成绩也不是太好。我没有见过她,这次也没有时间随队下去。昨天看到回访简报,知道她喜欢看电视,不爱学习,爷爷说她她也不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觉得很失望。但我并没有后悔资助她,如果她在义工的帮助下能够重新重视学习并考上高中,我会继续资助。

一个月100多元的钱对于我来说的确不算多,我也不求她回报我什么,但求她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不要让我们的资助成为她养成不劳而获习惯的温床。
女孩心智成熟得早,初中已进入青春期,叛逆是难免,心理的资助可能比金钱要更加重要。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义工,难以抽出时间当面关心她,我希望能知道她的号码,可以多打电话和她聊天。另外,恳请各位有时间、有心理辅导方面特长的义工在下乡回访时,能对她有些心理辅导,感激不尽。

我想这个论坛是包容的,以下发几个典型的负面新闻,如果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使我们感恩福建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也不枉大家花了时间、金钱和精力做事了。

感谢鱼的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2#

                                                                                    谁都不该不劳而获
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今天大部分的中国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给孩子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优越条件。这是件好事,但我担心这也将带来一个副面后果:孩子可能觉得从别人那里接受东西理所当然,无须付出相应努力。

     这是一个葡萄牙小伙在《不怕死的中国人》的文章里写的话。其实这种担心不仅仅是对独生子女,也适应现在我国的很多济贫救穷活动。

    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也被电视节目大辩论了一番,后续的报道说被资助的孩子里竟然有一个局长的女儿。当然,讨论的结果分为两派:仇富派说,你出钱就是为了出名捞其他资本,就不该要求别人感恩;再说,要感恩也是在心里,强行逼人家感恩也会伤害被资助者的尊严;和富人士认为,连“谢谢”都不会说的大学生就不配获得帮助,我们仍个钱也要听见个响声。在此,我不想讨论谁是谁非的问题。因为穷人的尊严跟富人的仁慈对这个社会来说同样重要,无论伤害到那个,都对现在这个贫富差别悬殊的社会不利。

    想这些,是我是一个大学班级的班主任。国家和爱心人士近几年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资助确实也不少,我们学校大约有50%的学生可以获得资助。由于时间不统一,资助方式不同,一学期选择资助对象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评的结果常常并不理想,甚至会引起很多矛盾。究其原因,这种助贫的方法都是一个特点,那就是无偿赠于受助者。“不劳而获”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所以也最受所有人欢迎。因此,不穷装穷者有之,小穷装大穷者有之,当然,也有一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宁愿刻苦自己也不露贫的,总之,助穷的善款不一定全能落到真正贫困的学生头上。

    鉴于此,我觉得,社会最好不要发放“免费的午餐”,奖学金就奖给那些品学皆优,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人。而助学金就以基金的形式搞成无息贷款,放开给需要的贫困生,不论他用多久,但一定要还本。这样,即不伤贫困学生的自尊,可以满足他们足额的学费亏欠,也避免了不贫困的学生冒领。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谁都不该不劳而获”,这是一个健康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什么很多国企老板敢巨亏特亏,为什么个别大学敢巨贷特贷?本质上,他都知道亏是国家的财产,政策给了他不劳而获的空子可钻,他可以没有社会责任感。
TOP
3#

                                                                       丛飞悲剧的思考 (2011年5月某博客,写于丛飞妻子逝世后不久)


  近日,看到新闻报道说丛飞的遗孀邢丹在高速公路上被三个小学肄业的少年用石块击中去世,不禁悲从中来。丛飞奉献的一生在于传递和弘扬一种美德,更在于对民族未来的关切,丛飞自身并不富裕,但他生前倾全力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评为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就是这样一个宁愿自己等待死亡,也要把义演经费悉数捐给失学少年的人,却在离开人世5年后,继承其事业的遗孀却死于失学少年之手。悲哀啊,老天为什么这么不长眼呢!丛飞夫妇拯救了几百名失学的少年,却不能拯救自己。

  纵观周围很多失学儿童,其实家庭的物质并不贫困。

  有这么一对夫妇,生活在农村,随着随着大潮到外打工谋生。几年过去了,颇有成效,两人都当了工厂的高管,收入比一般工人是多一些了。他们有一个宝贝儿子,姑且叫“强”吧。生下来几岁就放在老家由老人看管。老人身体不好,带不动了,稍大一点就带到父母打工地生活,家长整天都忙着工厂的事,没有时间仔细关顾。强上到小学三年级时,父母觉得就这么一个儿子,也没有时间教育他,教学条件也差,就同老家的二嫂子商量,让强回老家上学,住在二嫂家里。二嫂的家在市内居住。

  为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强回到老家后,进了一所市里比较好的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强还比较拘谨,在学习上,同内地的学习进度是有差异,有些跟不上。即使这样,强也表现出了非常聪明的特质,得到了老师的赞扬。父母倒是特别的痛爱,三天两头的打电话。但是不久,强就学会了打电脑游戏,在早上上课前的几分钟里,都要进网吧打几分钟,晚上很长时间不归家,二嫂也说不听。同父母通电话,只是问钱打了没有,然后就一句“就这样吧”,电话就丢到了一边。

  为了管住他,父母又同哥哥商议,将强转入了一个全托的私立学校,一周回一趟家。但是强的学习成绩依然没有大的起色。这期间,强让父母寄钱买了篮球、旱冰鞋、手机。最后,给父母说这里的条件太差,不想在这里学校上了,父母也无奈的同意了。再次回到市里找了一个学校上学。

  小升初的成绩毫无悬念,好一点的中学都没有考上。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选择了一个寄宿学校。这个学校教学成绩在市里算中等,也是一周才能出学校一次。也许许多像强一样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选择吧,这个学校他周围的同学对学习都是排斥的态度,谁如果学习努力一点,好一点了,就要遭到大家的讥讽,手机都是用来传考题答案的。一周后出了校门,那就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周末,强没有按时回到学校,由此,强的大爸被学校约谈了几次。强的生活费是父母交给大爸管理的,后来发现强的母亲又悄悄通过另一个亲戚给他汇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强就是在这时学会了吸烟!一年后,强的父母害怕他这样下去要学坏,彻底毁了,决定送一个更严厉的地方管理。用五万元的高额学费把他送到一个离他们打工地三百公里远的一个像军事化的学校。

  强在父母的关爱下到新的学校去了,他在给他的表哥的QQ聊天里说道“这里像监狱,吃饭都要统一动作,让端碗才能端碗,干什么都要一板一眼的。教官太厉害了,闹不好要打人的。”大人都在庆幸,终于有管得着他的了。

  熬了一个学期,新学期开学了,父亲回老家处理一些事情,突然传来儿子从学校翻墙逃跑失踪的消息,……熬了几个小时,电话又传来儿子已经自己跑回了家,……电话又传来儿子被学校开除了!唉……又失败了。

  还没有初中毕业啊,怎么办呢,父母紧急给他联系到自己附近的一个学校继续上学。

  一个月后,强同班上的同学打架,学校坚决的开除了他。

  强这下成了一个真正的肄业少年了!初中都没有毕业啊……父母没有钱吗?不是!父母没有能力吗?也不是!自己不聪明吗?更不是!

  肄业以后,强更加自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开摩托车,可以在熙熙攘攘农贸市场的人流中开的飞快,警车都追不上;还谈了女朋友了;手机要高档的,否则宁可没有。父母也很无奈,不时的在想他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就这样晃了一年,他不知哪一根神经有了感觉,给父母说很想上学了,就上老家市里的职业高中,这个学校可以插班,可以提前一年离校,照常拿毕业证。父母也尊重了他的意见。

  就这样,强在一年多后,又一次走进了课堂。这次强回来完全变成了一个时尚少年,头发染成了金黄,发型前卫,个子长的很高,只是还不是很大人,也很酷了。

  这次住姑姑家。姑姑家有电脑,打游戏不用上网吧了。时间长了,毛病又出来了,长期晚上很晚才回家,整的一大家人一晚都睡不好。多次说服无效后,姑姑不愿再让他待下去了。这样,他又失学了。好在可以拿一个毕业证。

  回到父母身边,父母给他在工厂找了一个工作,打工吧!

  一年后,突然传来他生儿子了,……还不到十八岁啊,——这就是强的青少年生活!

  听说强的女朋友也才十八岁;听说双方的母亲经过商量一致同意他们生下来;听说他们还要大办满月酒!真不知这是一种庆幸还是一种悲哀。

  强不用再去种地了,他也不会种。但是他还是逃不出离乡打工的宿命。就是不知在工厂能够待多久。父母含辛茹苦挣钱给了他所有他想要的东西,可是在就学的年代就是无法完成学业,而是在未成年之时早早享受到了“开花结果”的“快乐”!往后还要找什么快乐呢?

  据资料,我国有农民工3亿左右,子女就是多少个亿了,留守的儿童也有几千万吧,这些小强们不知还用不用上学了?小强们能成为富翁吗?丛飞们还要资助失学儿童们吗?教育的弱化、情感的缺失、心理的失衡为这些下一代们不知会带来什么?

  也许,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当年游牧民族豪强侠爽的胡风造就了强大的唐朝,米开朗基罗的叛逆成就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

  感谢丛飞,让大家在这个时候对我们的社会有了一次冷静的思考。
TOP
4#

早些时候便在论坛里看到关于是否资助“差生”的帖子,思量了半天也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确观点,资助或是不资助。应该来说,“差生”与优秀生有着同样的人格和自尊,应该公平对待。但是首先,社会资源有限,是否应该用在关键上。另外,优秀生能获得资助,正是体现了劳有所得。当然,农村的孩子需要承担家务甚至带弟妹,无法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上,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我资助的是倩灵,一个内向的孩子。我没有见过她,这次也没有时间随队下去。昨天看到回访简报,知道她喜欢看电视,不爱学习,爷爷说她她也不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觉得很失望。
一个月100多元的钱对于我来说的确不算多,我也不求她回报我什么,但求她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不要让我们的资助成为她养成不劳而获习惯的温床。
女孩心智成熟得早,初中已进入青春期,叛逆是难免,心理的资助可能比金钱要更加重要。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义工,难以抽出时间当面关心她,我希望能知道她的号码,可以多打电话和她聊天。另外,恳请各位有时间、有心理辅导方面特长的义工在下乡回访时,能对她有些心理辅导,感激不尽。
TOP
5#

       丛飞的悲剧(2006年天涯某贴)


今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丛飞是被媒体较早全面报道的人物。丛飞的事迹打动了许多人。丛飞的朴实、善良照亮的是他那颗赤诚的心,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自己心灵里的阴暗角落。然而当我了解到曾经接受过丛飞资助的一些人的情况后,一股凉气从脚底升起,让我战栗地意识到丛飞在感动国人的背后还有更令人哀痛的悲剧。
  窃以为丛飞的动人之处不在于他为那些穷苦的孩子花费了多少金钱,不在于他现在身患绝症还在牵挂那些穷苦的孩子,而在于他能不惜身家性命捐助那些穷苦的孩子,让那些孩子能接受教育,在于他对于教育的近乎宗教的虔诚。丛飞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就在于给了那些孩子一个可以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不是一般性的施舍、捐助。
  也许在丛飞的心目中,教育是那样的神圣,丛飞以为他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对那些穷苦孩子命运最丰厚的眷顾。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使得丛飞的愿望和努力变异成为扭曲可怕的异形。让我们来看看曾经接受过丛飞资助的两个孩子,他们完成了学业之后,对丛飞的资助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一位曾接受过丛飞资助的女孩,现在已经在南方某个城市有了工作,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不以为然的说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当记者说到丛飞身患绝症的时候,她又冷漠地说我下面还有弟妹读书,我的负担也很重,我能怎么办?
  还有一位留在大学做了教师,当网上报道丛飞事迹的时候,提及他被资助的往事后,他强烈要求删除和他有关的部分,原因是被自己的学生知道太没面子。
  也许在丛飞资助的孩子里还有这样的人,或者说还会出现这样的人。虽然说丛飞不求回报,但对一个曾经真诚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此冷漠,多年的教育培养出的却这样的人,这想必是丛飞始料未及的吧。有些唯心的说吧,也许那些孩子不曾接受丛飞的资助,不能接受教育,也许他们还能保持原本的一些善的天性和良知。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塑造人,培养人,开启心智,教人向善,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相信丛飞正是出于对教育的功用深信不疑,才有后来他可歌可泣的行为。那两个孩子在丛飞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可再看看他们的言行,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遗失了最基本的功用。现行的教育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没有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反而绞杀了人原本善的天性和良知。
TOP
6#

对事不对人
1、以偏概全是做公益事业最忌讳的,因为冷漠和灰心是可以迅速传播的。如果因为一些报道言论就影响了我们的助学初衷,影响我们筛选资助对象的条件,得不偿失。虽然说了“付出不求回报”,但针对优等生、差生的判断,“受助不感恩就取消资格”,显然是站在审判者的角度,认为孩子受了资助就该做到这样那样。试问下正常孩子的家庭,父母付出了金钱和精力,要求孩子去实现爸妈定下的各种目标,有不叛逆的吗?我们口口声声要中国的孩子做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终究逃不过“按既定路线发展”的宿命。
2、资助对象的确定与选择是义工团队共同下乡走访、投票决定的,不可能存在“局长女儿”这样的腐败现象,那是红十字会之流干的事情。我还曾看过在校大学生为了争助学贷款、奖学金瞒报、虚报等新闻,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大学就没有贫困生,就不需要去帮助他们了!寒门学子需要的只是伸手拉一把,他们的人生就会有很大不同。为了几颗老鼠屎放弃一锅鸡汤,不值得。在我们的团队,我所知道的是,有些老师只推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接受资助,甚至还要分配名额,我们的义工与老师做了大量沟通工作,家境尚可的孩子就暂不资助,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身体有疾病或者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我们也一视同仁,绝不浪费捐助人的钱款。看看简报就知道,有不少孩子在义工下乡助学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难道不值得欢呼吗?
3、我们只是公益组织,不是教育部,更不是有关部门,我们做的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远远达不到“兼济天下”。说难听些,这些事情本该是政府来承担的,一个国家连孩子都上不起学,那是莫大的耻辱;连乡村代课教师都要遣散,那是教育界的悲哀。想想张丽莉老师,这么出色,也只是个编外,荣誉总是在人伤痕累累时才到来。可是,我们依然继续在前行,只为了让更多孩子获得快乐,继续学业。其实两则新闻是矛盾的,第一则告诉我们要资助成绩优异的孩子,第二则是说即使给孩子物质帮助,继续学业,他们仍然可能成为品质不佳的人。那说到底,就是在说资助是没有意义的。“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现在的品性,我们确实不仅仅要从物质上去帮助他们,但义工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毕竟不能替代他们的父母、老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关心他们,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循序渐进,孩子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接受一个陌生人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需要最基本的信任感。
4、知易行难,既然我们发现心灵教育更加重要,就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关爱他们。做了那么多年的学生,我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教育远远不是空口说白话就可以实现的事情。
身体力行,你我共勉。
童鞋们,我是阿律╮(╯▽╰)╭
TOP
7#

只期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孩子,然后希望爱能够传递下去......
TOP
8#

我觉得不管“优生”还是“差生”,是贫困生都要资助。
每个人是平等的,他们都有义务和权力进学校上学,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完成学业,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国家做不到,我相信我们所有人一定会努力去做的。
至于将来他们在我们资助下能不努力学习,我觉得这个更需要我们去关怀和帮助,如果你把自己资助的对象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你们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最重要的不是找问题,而是去解决问题。
呵。。。一时兴起,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TOP
9#

助学方面,其实大学和小学中学还是有区别的,大学生应该算是成年人了,而小学中学的的还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生,正是在性格塑造的阶段,这时的关心和适当的指导对其今后的一些人生观世界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我们助学其实不必苛刻的要求那些孩子要品学兼优,只要他们身心健康,长大后懂得通过自己的勤劳付出获得报酬就够了。既然是不求回报的帮助,那就无需要求的太多。
TOP
10#

回复 6楼云影听雪的帖子

分析的很全面,很透彻,说的好,我们不必因为一些所谓的负面新闻而放弃自己所执著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