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12年8月记者的采访:
前天,家住屏西社区的读者戴小姐告诉我们,在屏西永辉超市门口,有位老人为给自己30岁的儿子治病,常年在那里乞讨。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这位老人,老人叫郑义坤,今年62岁,家住白龙社区五凤小区5座203室,采访就从这个简陋的廉租房开始。
我到老郑家的时候是早上6点多,他正在做饭,儿子小郑因为身体虚弱,还躺在床上。
郑依伯一边忙着,一边和我聊天,他告诉我,小郑一出生就没有左肾,2002年时又被检查出右肾肾功能衰竭,还伴有严重的尿毒症。
现在30岁的小郑没有劳动能力,体重不到90斤。
当我问起小郑的妈妈时,郑依伯苦笑着说,“早就离婚了,现在只有儿子和我相依为命。”
说话间,郑依伯做好了一天的菜。一盘青菜、一盘小鱼干。
“我每天出去乞讨不能回来吃饭,就把饭菜热在电饭煲里,儿子吃饭时自己去拿。”郑依伯说,“现在还算好了,以前他早上痛得起不了床,还要我喂。
吃过饭郑依伯收拾好东西,搀扶着儿子下了楼。他们要坐公交车去省二人民医院,给小郑做“血透”。
8点20分左右,终于来到医院,郑依伯从怀里摸出了一沓钱——不少是小面额的零钞。
“这些都是别人捐的。”他仔细地点了点:350元,做一次血透;33元,够给儿子打一支补血针。
郑依伯告诉我,他的退休金有500多元,儿子还有200多元的低保费,加起来只够为儿子做两次血透。而小郑要延续生命,每个月至少做10次血透,差额的钱只能靠他乞讨募捐。
血透整整做了四个小时,到中午12点多,父子俩才走出医院。
我第一次看到郑依伯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两人决定一起回家吃午饭。
下午两点,郑依伯又来到了屏西永辉超市,他拿着用肥皂盒糊的募捐箱,四处张望着。
“我从2004年6月开始上街募捐,除了屏西永辉超市,我还去东街口、西湖等好几个地方呆过。
“快三年了,我一天都没休息过,今年正月初一我是在左海公园门口募捐。一般我早上8点多就来这里,晚上9点再回家。”
下午五点多,附近的小学放学了。一些小学生跑过,朝郑依伯的盒子里投了一些钱。
晚上七点,天黑了。
郑依伯没有吃晚饭,他说晚上要等回家后跟儿子一起吃。儿子一个人在家里,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晚上九点,街上人来人往。郑依伯准备回家了,他点了点当天募到的钱,有六七十元。
“我募捐的钱只够给儿子做血透。要是有好心人帮助我们筹集手术费,我宁愿把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我老了,可儿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郑依伯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