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德梅 - 爱心故事 [复制链接]

1#
曾德梅,男,1930年6月出生
  曾德梅的助学活动始于1999年2月的一个偶然机遇,当时他随县妇联的同志下乡看望贫困户。在本县龙华镇爱和村一座土坯房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蜷缩在屋角,双眼紧紧盯着他手里的慰问品。那女孩叫黄丽琳,父亲不幸车祸身亡,母亲不堪贫困改嫁,幼小的黄丽琳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到了上学年龄也无缘上学。在园庄镇霞山村,老曾看到从小被遗弃在尼姑庵的黄丽芳同样没能上学。望着那一双双困惑迷茫而又凄苦无助的眼睛,老曾的心被震动了,眼眶湿了,他掏出自己口袋里仅有的600元退休金,当场资助她们上学,并与她们结成资助上学的对子。但在随后的走访中,老曾发现,和黄丽琳一样贫困而急需帮助的失学孩子还很多,“这些适龄儿童没有接受教育,将是怎样的损失啊?”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老曾寝食难安。
浓浓的爱心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戴着一顶草帽;冬天冒着凛冽寒风,披着围巾,再挎着一个小黑包。老曾步履匆匆奔走在全县穷乡僻壤。几年来,他足迹几乎遍及全县每一个村,每一所学校。每找到一名资助对象,从了解家庭、学习情况到征求意见、拍照造册、核实反馈要来回跑多次。老人自掏腰包坐车、拍照、做材料。有时看到那些特困人家,心里过意不去,还带些礼品上门。他把自己的退休金全花在这上面。为了省钱,经常在路上奔波的老曾饿了买面包充饥,渴了甚至舍不得买瓶矿泉水,三餐也没有固定时间。由于贫困孩子大多在偏远山区,徒步跋山涉水是经常的事,有时找不到人又错过班车,老人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有了资助对象,更要想尽办法去寻找有爱心资助者。为此他不停歇地走访企业老板和一些家道殷实的干部职工,向他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介绍这些孩子的窘况,动员大家献爱心。他认为“人总是有爱心的”,关键是要有人把爱心“发动起来”。在老曾牵线搭桥下,许多热心人参与了这一行动,有的人还主动找到老曾,要求资助贫困孩子。但有时候也会碰“钉子”、不被人理解。2000年6月的一天,他到山区核实一位失去父母失学女童的情况时,被女童家人误认为是“骗子”,老曾百口莫辩,急得拿出一些资助人的名片解释,还是遭到呵斥:“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2001年10月,老曾找到一位失学女童并填写贫困生登记表,按妇联要求去盖章,不料该镇有关部门就是不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他没有动摇,“想想那些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再大的误解,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放弃这种努力”。
本主题由 感恩★司令 二狐 于 2012/5/1 16:01: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80多岁的老人,值得敬仰!
TOP
3#

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TOP
4#

我手上捐助的,有一个就是曾老给的名单,我老家人
知易行难。
TOP
5#

坚持是最难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