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续: 最近几起非常著名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引起大家的关注,突显一个问题,青少年犯罪明显低龄化,残暴化,社会的大环境的污染,网络的暴力蔓延,使青少年不能明辩事非,被动的接爱了错误的认知及价值观,社会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外因,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教育又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教育家,心理学家在做了许多的调查中,结合真实案例,得出一个新的思维:一个“问题”孩子后面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作为一名婚姻咨询师,在接触了许多案例不免有些感想,许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不听话,没有礼貌,不爱读书,爱上网,爱打架等等问题,觉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是社会把孩子引导坏了,把所有的都归结于孩子的错,社会的错,都是外归因,那请问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尽到了什么责任,有没有真正履行一个教养者的职责,有天,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老师,怎么办,还有十天就中考了,可是我儿子却不愿上学了,就躺在床上,打骂都用了,他就不上学,我和他爸爸急死了,我马上约了时间决定和这位母子见面,从他母亲的电话里,我听到了许多信息,:焦急,无能为力的母亲,简单,粗暴的父亲,充满恐惧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下午如约见到了孩子和他母亲,母亲一坐下来就絮絮叨叨的数落男孩,我们先了解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生理和社会会性发展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和危机期,男孩面对母亲的絮叨一直反驳。我适时的为母亲的一些不合理的思绪,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当我问起父亲,母亲就更多抱怨:父亲爱上网,爱喝酒,爱骂人,对于儿子两父子经常对骂,现在你们来看看这个家庭的关系:爱絮叨的母亲,粗暴的父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l里,哪有心思读书。在强大的家庭压力和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选择了退行,觉得在床上是最安全的,我把这一现象诚肯的对这位母亲做了解释。她明白了孩子这一现象是他们的家庭非常有关系,黯然掉下眼泪。接下来和孩子的谈话就非常顺利进行,同时也达到共识,男孩第二天就高兴上学去了,顺利通过中考,家长发信息对我表示感谢,我却对她说要感谢他的儿子,这个案例的男孩算是好孩子 ,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在面对这一压力时,容易和同类孩子聚在一起,并且互相取暖抑团生活,充分体验“坏孩子”的角色,对社会有了敌对情绪,反社会人格一旦形成,直接反应给社会,也就是青少年犯罪。作为一名母亲,也是一名婚姻咨询师,我们就“问题”家长引起的青少年犯罪来作一些探讨, 一、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为了生存,把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家或是亲戚家,家长对孩子有补偿心理,自己就拼命赚钱,寄钱回去,那这些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监管,手里的钱相对宽裕,这时极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所利用,当没钱的时侯不择手段欺骗父母,再不行就容易走上犯罪这条路,建议孩子尽量要自己监管,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在一起生活也更能和孩子建立好亲情。 二.有许多的家长自身的素质,无形的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前面讲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小朋友都在学习,有的家长比较固执、强势,凡事老子说了算,好了小孩子也学到,在外面凡事老子说了算,这样肯定会闯祸,闯了祸学校找到家长,家长觉得脸上挂不住,给老子惹事了,回家一顿暴打,这时的孩子又学到了什么,有人做错了事,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对他动拳头,就这样,父亲和儿子周而复始,结果是孩子犯了罪走上法庭,父母还在责怪不争气的儿子,请问有几个家长会反醒自己的所作所为,建议:这部份家长他们比起别的家长更愿意孩子成功,成材,因为他们也历尽了没有文化带来的苦果,但又不知怎样给孩子做榜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孩子在家,家长就拿着报纸看,假假的也行,让孩子也感到你们是在学习,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在酒桌、麻将桌上的家长,自己在玩,凭什么叫孩子去读书,以身作责,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榜样。 三、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家长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对学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孩子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是地,极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逃避和逆反的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就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四、过份溺爱子女,这种家庭往往物质基础比较好,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容易经不起挫折,或任性自私,自我膨胀,无法适应社会或满足不了自己的时侯,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对子女放任自流,这样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管教孩子,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在父母亲那里感觉不到亲情和爱,缺乏沟通,在孩子心理遇到迷茫困惑时得不到父母亲心理及情感的慰藉,久而久知,心理问题堆积,形成了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没有责任感,人格缺陷,自我控制不足,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遏制犯罪一定要从家庭做起,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有亲情包围的孩子,心理满满都是爱,再用爱去帮助别人,让周围人也感受到爱,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合体构建使一些走向边缘的孩子,回归家庭。 |